与一般农户不同,家庭农场的金融需求具有规模化、综合化、特色化金融特点。为此,早在2013年我省就启动家庭农场直管直贷试点。试点的核心是加大对家庭农场信贷投入,探索金融支持家庭农场的模式,以破除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信贷瓶颈”。
2015年起,我省又整合资金1.28亿元,在24个县(市、区)开展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试点,四年来累计支持家庭农场近万家、发放贷款20多亿元。特别是今年中央财政加大资金整合,支持我省专项发展示范家庭农场合作社资金达4.3亿元,三分之一的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将获得扶持。
作为全省24个将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试点县(区)之一,界首市将风险补偿基金与“劝耕贷”相结合,有效放大资金杠杆效应,撬动银行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信贷资金投入,放大财政资金扶持效果,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
为推动家庭农场健康发展,我省逐步构建扶持政策框架,2013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配套出台了家庭农场注册登记指导意见。 2017年,在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中,重点添加了扶持家庭农场的政策内容。各市县也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措施。
加强协调指导服务。省政府将家庭农场发展纳入省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协调服务范围并作为对各市政府考核内容。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农业系统推行家庭农场辅导员制度,从县乡农业部门选择熟悉政策的农经、农技人员,作为家庭农场的专职或兼职辅导员,为其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经营管理、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指导服务。
坚持典型示范引领。自2014年开始,我省平均每年评定300个省示范家庭农场,并给予财政资金奖补。各市县也都开展示范创建。截至去年底,全省各级示范家庭农场11107家,其中省级1646家、市级3413家、县级6048家。适度规模经营的示范家庭农场已经成为当地小农户发展现实样板。(记者 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