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太软农场

一个让你放 "" 的地方

欢迎来电咨询

15395516398

图片展示

考察了99个盈利的农庄,发现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点

作者:合肥心太软家庭农场 浏览: 发表时间:2019-10-08 11:39:43
众所周知,现在不赚钱的农庄占据多数。
因此,我们考察了那些盈利不错的农庄。发现这些庄主在起步时,都有一个共同点:
考察了99个盈利的农庄,发现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点
考察了99个盈利的农庄,发现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点
前不久,带一位准庄主去某网红农场考察。这家不到400亩的农场,现在只做幼儿园市场,每年净利润超过500万。
饭间聊到农场的建设历程,老板娘讲着讲着眼泛泪花:当初做农庄时,手里现金只有不到300万,一路缺钱,自己和老公经常愁得睡不着觉。
笔者半开玩笑地说:你应该感谢缺钱啊!要不是当初缺钱,现在也不会这么成功。
考察了99个盈利的农庄,发现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点
考察了99个盈利的农庄,发现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点
这么说还真不是安慰她。正是因为缺钱,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大兴土木、大建景观。到现在为止,除了一排小餐厅、一个小池塘外,就是草坪、菜地和石榴园。
也正是因为缺钱,他们也没有引入大量游乐设施,而是从幼儿园市场切入引流。没钱做广告,就一个一个幼儿园跑市场。没钱请教练,联合创始人就喊着几个战友把部队训练的内容改造成幼儿园活动,没想到颇受缺乏男老师的幼儿园欢迎。
同样因为没钱,他们逐渐放弃了对硬件要求高的散客市场,也变相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样因为没钱建设施,大棚房整治过程中,他们几乎没受太大影响。
其实,这家农场不是个例。我们看到很多农场之所以经营不错,都是因为被“穷”所逼——没钱建硬件,就拼命地想着通过文创、通过活动、通过运营来弥补硬件的缺憾,而这些恰恰赢得了市场。
套用一句鸡汤:每个成功的庄主,都应感谢曾经“穷”的自己。
农庄行业要盈利,不是比谁赚得多,而是比谁的成本低。
就现阶段来看,不管农庄大小,盈利渠道无非都是采摘、餐饮、门票、住宿、游乐项目等几类。淡旺季问题,小农庄存在,大农庄也存在,中国没法解决,国外也无法解决。
因此,大型综合农庄虽比小型农场营收高一些,也只是数量级差异,无非高出几倍。
但是,大型综合农庄的各种成本,比起小型农场,那可是“几何”倍增加,动辄高出十几倍不止。
考察了99个盈利的农庄,发现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点
考察了99个盈利的农庄,发现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点
比如投资两亿元的项目,单单资金的机会成本,一年就差不多2000万。试问,现在有几个农庄年净利润能达到2000万?除非后期有地产跟进。
再说运营成本。笔者在湖南考察一个投资两亿的庄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湖光山色甚是漂亮。不过运营上,单是保安岗位就有20多人。其他服务员、园区工人等所有员工加一起,超过120人。
我问庄主,这一年运营成本得有600万吧。庄主尬笑着摇了摇头:不止,可不止!
试问,这样的农庄成本,一年要进来多少游客才能盈利?
倒是那些“简陋”的小农场,虽然旺季承载量有限,盈利渠道也相对单一。但投入成本小、运营成本更低,盈利反而相对轻松。
所以,在农庄的鄙视链上,大庄园看不上小农庄,小农庄看不上小农场,小农场看不上农家乐。不过在盈利上,这个鄙视链很可能要反过来。
考察了99个盈利的农庄,发现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点
考察了99个盈利的农庄,发现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点
在所有亏损的农庄中,老板“不缺钱”的大型综合庄园占了绝大多数。
为什么越不差钱,最后亏得越惨?投资大成本高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思维惯性。
这几年,很多人抱怨生意难做了。不过悲观的另一面,又都承认我们处在消费升级的大风口。
消费升级,为什么生意反而不好做了?其实道理很简单。不是生意不好做了,而是“躺着赚钱”时代结束了。
过去巨大的社会和人口红利下,很多行业凭借进入时机、一定关系再加上勤劳敢干,轻松就能攫取巨额财富。
但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再加上电商等新业态冲击,那种“数钱数到手抽筋”的躺赚时代正在悄悄结束,并且一去不复还。
如果说,过去做生意是向社会红利要“增量”,那么现在做生意,就是要在“存量”空间进行“零和游戏”。在“存量”市场要想立足,比拼的不是“跑马圈地”魄力,而是精细化运营能力。
台湾农庄为何做得好?道理很简单,市场逼的!台湾社会早早进入“存量”市场竞争,逼得农庄主们必须绞尽脑汁地去做文创、去做体验、去做精致。
我们的农庄为何做得不好?因为从业者一开始出发点就错了。
考察了99个盈利的农庄,发现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点
考察了99个盈利的农庄,发现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点
很多庄主进入农庄,是因为传统行业不好做了,看到农业是个风口,并且自认为相对好做。事实上,如果经营思维不升级,没有精细化运营的能力,传统行业做不好,转型休闲农业同样做不好。甚至说,未来任何行业都做不好。
要知道,休闲农业是个跨界融合度极高、社会配套机构极度匮乏、能借用模式极少、专业人才极度缺乏、极度需要创新和精细化运营、极度需要老板亲力亲为的一个行业。
越是不差钱的大企业投身农庄,在细节创新迭代上能力越弱,亏损的概率就越高。这个,跟前些年传统大企业集体兵败互联网是一个道理。
所以,当一个农庄主说太缺钱的时候,其实只能说明,他还没有弄懂休闲农业究竟要怎么做。再给他一千万,只能害他多赔一千万。
大企业做农庄亏损概率高,并不意味着“不差钱”和农庄之间,是“八字不合”。
关键在于,大企业跨界做农庄,“不差钱”的优势不能体现在景区式建设的土豪气派上,不能去和小农庄在同一个赛道进行PK。
考察了99个盈利的农庄,发现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点
考察了99个盈利的农庄,发现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点
小农庄和小企业一样,在用户体验创新和单点专注上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些优势甚至能蚂蚁扳倒大象。
大企业则在技术、资金、渠道、品牌、人才、关系等方面拥有绝对优势。
因此,“不差钱”的大企业进军农庄,首先应该在商业模式上构建护城河。发挥自身优势,在小农庄没能力做的一二产体系和品牌打造上进行升维打击。
甚至,可以用平台化模式,让小农庄纳入自己的棋盘,协同发展。
不差钱的“大哥”,要有“大哥”的气势和格局。总想和“小弟”进行冷兵器单挑,那不仅是自降身价,更是找死


文章推荐

联系我们

——

手机:15395516398陈经理

邮箱295964694@qq.com

地址:安徽合肥市肥东县众兴乡霞光  

 

关注我们微信号

——

版权所有:合肥心太软家庭农场    网址:http://www.55farm.com  技术支持 皖ICP备19003208号-2    ICP备19003208号-1 网站地图 

客服中心
热线电话
15077926801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