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生产组织。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已建成60万个家庭农场。年销售农产品总值近200亿元。 今年,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司长赵阳表示,要引导家庭农场根据产业特点和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包括当地的资源情况,来实现最佳的规模效益。未来家庭农场,要以效益论英雄,而不是以规模论英雄。
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过程中重点要把握好以下五大原则: 一是坚持农户主体。培育发展家庭农场要以农户为主体,在这个基础上积极探索家庭农场的多种发展模式,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首先就是要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 二是坚持规模适度。要引导家庭农场根据产业特点和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包括当地的资源情况,来实现最佳的规模效益。这个过程中,特别是要防止片面地追求土地等生产资料过度集中,要防止“垒大户”。 三是坚持市场导向。要遵循家庭农场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推动家庭农场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对家庭农场的引导和支持。特别是政府给家庭农场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要鼓励当地立足当地的实际确定发展重点,创新家庭农场发展的思路,务求实效,不搞一刀切。各地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来培育家庭农场,多模式培育、多元化发展,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五是坚持示范引领。要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以点带面,以示范来促进发展,总结推广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的示范典型,提升家庭农场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