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小片农田,做到全国12个有机农场,30000名优质会员,上千家集团订户。这就是良食,始终坚持用良心,做良食。
黑龙江的五常大米
海南的富硒黑猪肉
广西的生态瑶山凤凰鸡
还有来自全国12个有机农场
直供的200多种新鲜瓜果蔬菜
良食,为城市人群解决「吃」的问题
我是唐忠,新深圳人。
在朋友圈,我的名字是“农民唐忠”
这准确地概括了我的现状。
7年前,我创办了良食网
一脚踏进农业,
希望从土壤、空气、水等基础入手
解决关于「吃」这个问题。
在很多人看来,
我的这次创业跨界跨得有点大。
因为在此之前,长达15年的时间,我在互联网取得的成绩,跟农业毫无关系。
我参与创办的「深圳热线」,是中国最早的门户网站之一;
我任职「A8音乐集团」副总裁,是中国首家上市的数字音乐公司;
我创建的「爱彩网」,是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彩票网站⋯⋯
我在农场
15年的互联网征战,该经历的差不多都经历了。
随着年纪增涨,心境也随之发生改变,开始向往「躬耕于良食农庄,茗茶以话桑麻」的田园生活。
良食农场诞生记
8年前的一天,我招呼一帮老友组织聚餐。
在那次饭局上,我们一帮中年人,话题从四川火锅聊到厦门海鲜,从广州烧腊聊到陕西面食,最后说到蔬菜农药残留、禽肉食品激素、毒大米、地沟油⋯⋯
话题越聊越沉重。
良食海南富硒猪肉
席间一个朋友突然提议,“老唐,你现在不是闲着吗?干脆为我们大家解决「吃」的问题吧。”
这个听起来不靠谱的想法,居然得到了众人的积极响应。
关键在于,连我自己都觉得,这主意似乎不错。
2010年,我开始前往全国各地考察,寻找优质食材的出处。
我还记得,两年后,《舌尖上的中国》开播第一季,当中很多画面和场景,看起来无比熟悉,很多地方我也跑过。
跑了一年回来,我心里稍稍有了底气。
2011年,我召集另外四位合伙人,在深圳共同创办了「良食」。
良食除了提供来自全国各地的最优质食材,同时我们还有自己的新鲜蔬菜选配。
起初,我们在南澳半岛租了近100亩农田。
规范蔬菜种类、种养计划、种养标准、产品销售,同时输出研发和品控。
按时采收,自建物流,根据用户需求,配送到家。
一年之后,市场供不应求,我们又在惠州金果湾承包了更多农田。
同时我们在农场加入观光体验,让每一个用户知道,自己平时吃的放心食物,是怎么种出来的。
农场里有很多好玩的项目,深受小朋友喜爱
良食建立的「有机农场+电商」模型,以「小而美」的状态,渐渐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但做农业这件事,做得越久,越感到责任重大,越不敢掉以轻心。
随着良食的用户越来越多,我们必须做得更好。
2016年,良食与中粮我买网达成战略合作,共享其全球产品供应链优势。
之后,良食进入广州市场,联手保利、恒大,进驻社区,同时在深圳、广州两地,实现新鲜配送。
2017年,更是引入全球最大的物业管理公司彩色生活作为战略股东。
七年时间,我们从一片农田,扩大到了全国拥有12个有机农场,30000名会员,以及上千家集团订户。
一路走来,唐忠有很多知根知底的心里话,想分享给初入农业行业的CEO。
0-1阶段:如何带来第一批种子用户
良食的诞生始于一次「无心插柳」:「最早也没打算做成一个大事情,只是自己圈子里的朋友正好有(吃健康食品)的需求。」
2011年,深圳半岛租了近100亩地,因为那里「环境好,又在旅游区」
但后来他们发现,需要重新选址:一是在海边土壤盐碱化比较厉害,二是旅游区做种植对水土要求比较高,还需要对周边游客进行管控,生产和环境都不是很好。
唐忠反思:这是早期不专业或玩票的情况。
深圳是沿海城市,受台风的影响会很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所以第二次就有经验了,他挑选标准定为:非沿海、背风面、已经转化的土地。
这一次他们将地址选在了惠州金果湾。同时在农场加入观光体验,让每一个用户知道,自己平时吃的放心食物,是怎么种出来的。
他还分享了良食积累用户的秘诀:
第一批种子用户,首先是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当时他在EMBA的老同学有订购健康食材的需求,所以良食最早一批用户都是主动订购的。通过最传统的口碑介绍,良食有了第一批铁杆种子用户。
但这种方式也有弊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可能会放大这个需求,还有自己圈子出发可能会有偏差。」
第二阶段:找准用户G点
第二阶段有了非自己圈子的种子用户,这才是真正的关键点。
这个阶段,良食的打法是:
1. 去目标用户所在的区域,想办法触达
如去小区做试吃、赠送等,「虽然方法很笨,但是很管用。」
2. 参考同行,而不是完全靠自己摸索
有了一定用户基数,能以数据预估目标用户在哪个地方后,良食才真正开设门店。2015年,良食经过长达5年的选址,正式开设线下门店。
良食1.0线下社区店
门店的本质是零售,而便利店业态有很多共性,可以向传统日用品、水果便利店学习,比如便利店一般一公里覆盖范围内有多少用户,消费能力如何,针对家庭的有没有学校,平均收入水平等,都有很大参考价值。
3. 借力打力,学会借助电梯广告
电梯广告其实对每个地方都有专业的数据分析,比如这个小区有多少户,多少人,人群是什么组成,都有数据。良食的股东框架创始人会给出专业的数据分析。
1-N阶段:分工和效率是关键
「0-1和1-N这两个阶段是完全不同的。」
0-1阶段,初创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低估了做农业的难度」,因为没经验,易被热爱和激情迷惑,但事实上,水果和谷物,包装和销售、渠道和品牌,每一个领域是完全不同的维度,一定需要冷静的判断和学习的能力。此时不能all in,而要学会快速试错。
而在1-N阶段,确定方向对了,就一定是all in。
「企业的天花板一定是创始人的底层操作系统决定的,知道自己缺什么,他才能找更强的人。」
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1到N的过程中,他觉得要经营好企业,就一定要学会「分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良食2.0线下社区店
于是,到了2015年,他把天空农场的业务拨出去,自己专注于用户和门店两块。
用良心,做良食
唐忠很喜欢无印良品公众号里的一句话:「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重新思考平日使用的,更加温柔地对待我们的地球。」
食品安全不只是生产者的事,没有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只能是「城里人给农民卖假货,农民给城里人吃农药」。
唐忠在良食农场
在中国,还有很多人对有机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常常和绿色产品混淆,这也反映出老百姓的一个认知问题。
因为有机知识宣传不到位,给有机行业的发展也带来诸多阻挠:「做有机,同行之间的不认可是最大的问题,一定要抱团,共同做好自己的产品。」
良食的社区门店
做「农民」这事,急不得,也松懈不得,但认真播种,终能等来瓜熟蒂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