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知才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盈利模式专家、北京蓝海易通咨询有限公司项目总监、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硕士,海南共享农庄顶层设计项目负责人。多年管理咨询和休闲农业咨询 经验,对休闲农业区域发展模式、休闲农庄盈利模式、共享农庄盈利模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致力于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研究, 为破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盈利难题,推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

一篇文章读懂共享农庄的建立误区、成功案例、及3个发展阶段!
黄知才
大家好!去年的跨年演讲会,我给大家分享了《休闲农业的共享主义时代》,提出休闲农业的共享主义时代已经到来,并倡导大家以分享、 包容、开放、协作的精神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这一年发生了新的变化。
在共享经济领域,尤其是在出行领域,我们看 到了一些负面新闻。摩拜单车被美团收购,OfO濒临破产,悟空单车、 酷奇单车、町町单车、小鸣单车已然倒闭。

一篇文章读懂共享农庄的建立误区、成功案例、及3个发展阶段!
曾经的轰轰烈烈,演变成今 天的满地狼藉,让人不禁产生疑虑:共享单车怎么了?共享经济怎么了? 然而共享经济在农业农村领域,则是另一番景象。
海南省全力推进 共享农庄建设,顶层设计持续发力,共享农庄建设如火如荼,继2017 年61家试点单位推出以后,2018年又了创建98家共享农庄,2025年 预计达到500家。
武汉市计划3年内在100个行政村推进建设1万户 共享农庄,以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

一篇文章读懂共享农庄的建立误区、成功案例、及3个发展阶段!
西安市高陵区推出“共享村落”计划,鼓励利用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用于创新创业,发 展乡村旅游、民宿、创意、文化、商贸、娱乐等产业,并出台了系列扶 持政策。
山西吕梁推出“康养共享村庄”计划,通过共享院落、共享菜园、 共享野味、共享演出、共享出行等“五个共享”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提高村民收入。
共享农庄、共享村庄、共享村落的崛起,让我们看到, 共享经济在农业农村领域大有可为!

一篇文章读懂共享农庄的建立误区、成功案例、及3个发展阶段!
让我们首先回归共享经济的本质。谈到共享经济,就不得不提到共 享经济的引领者——Airbnb。Airbnb自己并不拥有一间房屋,但它却是 世界上最大的旅行民宿预订平台。
Airbnb的用户遍布191个国家65000 多个城市,用户数超过2亿人,房源达300万以上。但是这些房子没有 一间是Airbnb自己的,全部是别人的,它所做的,是用互联网平台把这 些闲置的房屋整合在一起,并通过特定的评价体系构建了一个C2C的信任社区,它完全是一个轻资产的模式。
Uber也是一样,早期的Uber并 不拥有一辆汽车,它所有的车辆都是来源于私家车,Uber司机是在空余 时间接送乘客,赚点外快。

一篇文章读懂共享农庄的建立误区、成功案例、及3个发展阶段!
所以,共享经济的核心价值,是对社会闲置 资源或存量资源的盘活与利用。
从商业模式来讲,共享经济是借助平台, 实现C2C或C2B2C的资源共享。回过头来看看国内的共享单车、共享充 电宝、共享雨伞、共享马扎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充其 量只能算作“租赁经济”,是打着“共享经济”旗号的“伪共享”。
但是共享单车有没有价值?有价值,因为它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 它是现有出行方式很好的补充,所以它不会覆灭,但是商业模式还有优 化的空间。其他的,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马扎等,从一开始就 决定了它失败的命运。

一篇文章读懂共享农庄的建立误区、成功案例、及3个发展阶段!
共享农庄(共享村庄)的初衷,也是为了盘活农村的闲置资源。农 村的闲置资源有哪些?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从经营主体来看,农业农村 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家庭
农场的数量已超过87.7万户(2018年), 农家乐总数超过150万家(2012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上规模的经 营主体达30.57万个(2016年)。
这些经营主体的盈利状况总体来说并 不乐观,表现为产品同质化,游客数量少,资源利用率低。我们蓝海实 地走访的过程中有着深刻体会。

一篇文章读懂共享农庄的建立误区、成功案例、及3个发展阶段!
从空间利用来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国空心村现象日益严峻, 中国科学院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全国闲置宅基地面积巨大,空心村综合整治增地潜力可达约1.14亿亩,相当 于5个北京城的面积,这还是2012年的数据,现在的面积恐怕会更大。
这些闲置的土地、房屋,尤其是城市周边的闲置土地、房屋,将是一座 巨大的宝藏。但是怎么利用这些资源?单靠农民自己,肯定不行;靠村 集体,也不行;靠一两个能人,也不够。共享农庄(共享村庄)将是解 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选择。

一篇文章读懂共享农庄的建立误区、成功案例、及3个发展阶段!
海南共享农庄推出之初,就是为了解决长期以 来的农产品滞销问题和土地撂荒的问题,以产品订制和出租、合作、众筹等方式,将海南热带特色农产品和海岛田园生活方式推广出去,实现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
武汉的共享农庄计划、西安的共享村 落计划、吕梁的共享村庄计划,同样也是如此,也都是为了解决农村的 资源闲置问题。

一篇文章读懂共享农庄的建立误区、成功案例、及3个发展阶段!
但是我们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误区。
一个误区,就是重 建设轻运营,以共享农庄的名义,新建了大量的土木工程、房屋、设施, 但是在产品设计、项目体验上不下功夫,结果建成以后游客寥寥,收效 甚微,有的甚至走向了被拆除的命运。
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有的庄主号 召村民把自家闲置的房屋或土地贡献出来,搞民宿或乡村酒店,那搞出 来的东西就叫共享农庄。
还有的建了一个开心农场或私家菜园,搞消费者认领,以为这就是共享农庄。
我们不禁要问:难道我们理想中的共享 农庄,是要以共享的方式,建毫无特色的普通农庄吗?如果是这样,共 享农庄真的可以休矣!
因此,闲置资源的利用,仅仅是解决了供给端的问题,而需求端的 满足,才是更为关键的。
我们在打造共享农庄的过程中,始终要去思考: 是否用共享的方式,创造了新奇的产品和体验项目?是否用共享的方式, 打造了符合消费者审美的田园生活场景?是否用共享的方式,让更多的 人愿意走进农庄、留在农庄?

一篇文章读懂共享农庄的建立误区、成功案例、及3个发展阶段!
1、共享田园养老社区
回归田园,到农村去养老度假,已成为都市人的新选择。位于北京 怀柔区的田仙峪村,正是共享田园养老社区的典型代表。这个濒临空心 化的老村落,在2014年引入北京国奥集团,通过流转村中的闲置房产, 在该村建成北京首家农村休闲养老式社区。
目前国奥集团在田仙峪村共 流转和改造了40多座院落,均以“老”开头命名,例如:老画家、老农 民、老酒友、老棋友等,让老年人很快找到情感归宿。
同时,配套建设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内设公共食堂、休闲酒吧、餐吧、洗衣房等公共服 务设施,配备卫生所,满足养老的功能需求。

一篇文章读懂共享农庄的建立误区、成功案例、及3个发展阶段!
这些院落以众筹、保底运营、 酒店式民宿等方式对外经营。以保底运营为例,一套176平米的院落, 18年长租需一次性支付97.8万元,可以委托运营,每年只需空出60天, 便可累计获得86.4万元的收益优惠,这样获得这座院子的成本只有11.4 万元。
养老社区按照农村闲置房屋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离” 原则,采取“农户+合作社+企业”的经营模式,建立了“农民所有、合作社使用、企业经营、政府管理服务”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
可以看出,田仙峪村通过共享的方式,唤醒了农民手中沉睡的财富, 满足了都市人的田园养老需求,实现了农村闲置资源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并兼顾了农民、合作社、企业、消费者多方的利益,获得了多赢的结局。

一篇文章读懂共享农庄的建立误区、成功案例、及3个发展阶段!
2、共享乡村旅游创客基地
基于乡村特色资源的挖掘,吸引一批手艺人入驻,满足人们低成 本创业的需求,打造乡村旅游创客基地,是共享农庄(共享村庄)的 另一种形态。
成都浦江区明月村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诠释。没有名人 故居,没有风景名胜,但是因为苍翠雷竹和一口窑的发掘,这里成为 传说中的浪漫田园和文艺圣地,来自台湾、北京、成都等各地的陶艺家、 艺术家、作家来此驻扎,年接待游客量18万人次。
明月村从顶层设计入手,基于雷竹、茶业等特色产业资源和邛窑的历史遗存,确定了“茶 山竹海明月窑”的主题定位。
围绕这一主题,明月村进行了文旅业态 的组合,依托村民闲置的林盘院落,引进改造了陶艺工作室、剧场、 美术馆、书院、酒店、餐厅、手工艺体验馆等17个项目,为创客们提 供创业的场所。
接下来,以“IP+文创”的模式,开发了陶艺、草木染、 篆刻体验课程以及采茶、制茶体验课程,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体验需求。
目前,从全国引进的文创项目有45个,带动村民开设文创/乡村旅游 业态24家。为增加农民收入,明月村成立了合作社,帮助进行农产品 研发、包装、推广,相继推出“明月酿”、“明月手工茶”、“明月村” 雷竹笋等深受市场欢迎的农产品品牌。
除此以外,明月村还对老村民、 返乡青年提供规划设计、创业培训、低息贷款等系列扶持。这些扶持 政策的出台和服务平台的打造,极大地激发了包括农民在内的各方主 体的创业热情,实现了老村的复兴。
显而易见,明月村依托乡村独特资源,搭建了一个众创的平台,在 这一平台上,各方主体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创客们获得了新的空间和成 就感,消费者获得了新的体验,农民获得了更多的收益。
3、共享农民创业平台
农民是乡村振兴和乡村再造的主要参与者,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发挥农民的创造性?以袁家村为代表的农民创业平台模式,提供了一个 很好的标杆,这也是共享农庄(共享村庄)的一个标杆。
望峤老师 给大家做了袁家村的分享,袁家村模式的核心,在于围绕共同富裕的目 标,创建了一个共建共享的农民创业平台,以股份合作社的形式实现农 民利益的捆绑,以持续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以 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培育、扶持优质项目,不断满足消费者对民俗旅游 和乡村度假的需求。
在这样的机制下,才会有年收入达3000万的酸奶 爆品,才会有不断延展的休闲业态和深受好评的旅游产品,才会有每年 600万络绎不绝的游客量。
以上三种模式,同时解决了供给端和需求端的问题,并通过特定的 服务平台和共享机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供需的匹配。这 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一篇文章读懂共享农庄的建立误区、成功案例、及3个发展阶段!
当然,共享农庄(共享村庄)远远不止这些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 未来一定会出现新的模式、新的业态。那么,共享农庄会沿着怎样的轨 迹演进?我们认为,共享农庄大体会经历这样三个阶段:
单体农庄的共享模式(1.0版):即单个农庄的内部共享。这主要 体现为与农民、消费者的共享,通过项目众筹、认种认养、场地/房屋 租赁等形式,最大化资源的使用价值。它是一种小范围的共享。
基于平台的共享农庄模式(2.0版):打破空间制约,借助互联网平台, 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共享农庄模式,实现多个农庄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 这也是共享经济意义上的共享农庄。
基于生态的共享模式(3.0版):基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 等技术而构建的共享农庄模式,打破农庄界限,实现农庄与景区、其他 休闲娱乐业态的生态共享,并让消费者获得极致体验。

一篇文章读懂共享农庄的建立误区、成功案例、及3个发展阶段!
目前,共享农庄还处于从1.0向2.0过渡的阶段,共享农庄的区域 平台正在建设当中。未来,随着休闲农业的成长,共享农庄必然从区域 市场走向全国市场,从平台模式走向生态模式。
但是,不管商业模式怎样变化,归根结底我们要去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个模式解决了消费者的哪些痛点问题?提高了什么效率?从哪里 产生收益?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宁可不要所谓的“共享”! 共享经济是一种模式,更是一种思维。
它重构了产业链条,提升了 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了消费体验,平衡了社会生态,必将焕发出强大 的生命力。休闲农业的共享不但没有过时,相反,才刚刚开始!让我们 高举共享主义的旗帜,将共享进行到底!